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

藍徑‧大埔滘自然護理區﹛旅遊:郊野:新界中部‧香港﹜

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位於沙田與大埔之間,和市區近在咫尺,一直是市民在假日郊遊、學習的好去處。自然護理區自1926年已開始廣植樹木(至今已有過百種原生或外來品種),加上有溪流貫穿其間,此區遂已形成一個具備生物多樣性的次生林地帶。

自然護理區內開闢了紅、黃、啡、黃等四條以顏色劃分的行山徑,遊人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體力選擇,當中以紅、藍徑因較距離短和有溪澗流經其間而最為遊人所歡迎,故此今篇網誌亦以藍徑為主題。

近年由於賞螢活動興起,在盛夏的晚上每每見到一大群人到此觀賞螢火蟲,極度破壞了當地寧靜的生景,有的團體甚至給「客人」帶上螢光棒,情況簡直令人氣憤!


長度:4‧0 公里 需時:1‧2 小時 難度: 景觀:
路線:松仔園 →﹛藍徑:大埔滘自然護理區﹜→ 大埔墟
地圖:郊區地圖 — 新界東北及中部(香港地政署)

松仔園 → 中段休憩園地 》

在大埔滘松仔園下車後,可先到公園內的休憩亭整理行裝,然後沿車路直上進入自然護理區。當走過一片因季節而染紅了的楓香樹後,便是一個自然教育平台,其內設有觀鳥地圖和多種鳥類傳聲柱,遊人可選擇控鍵聽不同雀鳥的聲音。

平台後是四色徑的入口(四色徑起、終點皆在這裡),沿河溪直上由大石築起的林蔭小徑,不多久便到達一個休憩園地,設有兒童遊玩設施,而在園地背後是一個塌毀已久的人為建築,其內生長著有長長的樹滕,當地人取名為「大埔之光」。

 
中段休憩園地 → 藍徑出口 》

沿路再上行不遠,在一個岔路口設有紅、藍路的指示牌(可選擇右方的紅徑輕鬆返回終點),往上行是藍徑所繞經的河谷地帶,遊人在茂密的樹林下,踏著充滿養份的腐植土,聽著清溪潺潺的流水聲,彷彿與回到大自然的懷抱!

林蔭小徑的出口是位於護環區邊旁的石屎路上,往下走便可返回藍徑的終點(大埔滘自然護理徑入口),又或選擇在休憩亭旁的小路直接下山至大埔墟火車站(約45分鐘)。



大埔滘自然護理區

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位於大埔滘村以南對上山坡,佔地460公頃,是香港首個特別地區。1926年,香港政府在新界地區首次進行大規模植樹計劃,「大埔滘植林區」亦開展工作,初期以種植馬尾松(山松)為主,故此當地居民稱此區為「松仔園」。其後當局在植林區內加進多種原生和外來引進的樹木品種,形成屬較為成熟的次生林。

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內設有紅(3公里)、藍(4公里)、棕(7.5公里)和黃(10公里)等四條以不同顏色識別的林徑,起、終點皆設在松仔園入口方,沿山丘蜿蜒而行,穿過林地、溪澗,是觀賞植物、雀鳥、蜻蜓、蝴蝶、兩棲類、爬行類及哺乳類動物的好地方。

註:護理區內不設燒烤爐,且嚴禁生火。


區域:香港新界中部〔藍徑:大埔滘自然護理區〕
交通:松仔園 》九巴(72‧長沙灣 - 太和),九巴(72A‧MTR 大圍 - 大埔工業村), 九巴(73A‧愉翠苑 - 彩園),九巴(74A‧觀塘碼頭 - 太和);大埔 》MTR(大埔墟)